教育部最新:鼓励出国留学,但不鼓励、不提倡低龄出国学习

发布时间:2021.01.21 发布者:美伦国际教育


1

教育部:鼓励出国留学,但不鼓励、不提倡低龄出国学习


近日教育部召开相关会议后,教育部官网刊文明确强调:全方位高水平推进教育对外开放,特别提出要“建立不鼓励、不提倡低龄出国学习的制度政策”。


图片来源:教育部官网


国家对于低龄出国学习,一直以来的态度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家长和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或者受到留学机构的影响,不少人还是选择了低龄留学。


此番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将“建立不鼓励、不提倡低龄出国学习的制度”。可以预见,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将会回归理性思考,或更多选择在国内读完中小学后再考虑出国留学。


b58f8c5494eef01f47b05b980cd82f22bd317df1.jpeg


而在去年12月7日开幕的“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中国认为教育必须面向世界,与各国共同发展,将始终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不断加强同世界各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着力鼓励出国留学,完善留学中国的政策与服务,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来源: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柴如瑾)


简而言之,就是教育部是鼓励出国留学的,但是不鼓励、不提倡低龄留学。

2
低龄留学有何害处?如何破解?


国际疫情影响。低龄留学(一般指的是 14 岁以下出国留学)在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一个突出现象,由此衍生出诸多问题,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大量未成年留学生滞留海外,或回流国内却难以在国内承接与继续学业,给个人、家庭和有关部门带来了很大压力。特别是因疫情而回流国内的低龄学子的学业承继问题:在国内没有学籍,无法继续学习或参加中考升 学;而现阶段返回留学国家又困难重重,国外疫情也未有好转,学业如何继续成了很多家长近来向中心咨询的难题。


除了疫情影响,低龄留学生的人身安全也是重点:近年来亦持续有关于留学生被抢劫、绑架甚至枪击等案件的发生:1 月 11 日在芝加哥的中国留学生遇害的案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关于留学生,特别是低龄留学生人身安全的担忧。


image.png

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另外,青少年成长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留学目的不明确就被父母早早地送出国,陌生的环境很容易让习惯了依赖的孩子失去安全感,文化认同的缺失导致心理上的失落,久而久之,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低龄留学生对一些有悖于中华传统道德价值观的信息与思想难以辨别或抵制,容易使价值观与国内脱节并严重西化,成为黄皮白心的“香蕉人”。在国内与家人、亲人共渡这个时期,有益于孩子的民族身份认同,家庭亲情观念的设立。有了立身之根本,才能成为“出得去、回 得来” 而且能够自由行走于世界上的国际化人才。

3

低龄学生及疫情回流学生

还有其他方式接受国际教育


既然不鼓励、不倡导低龄留学,又得让孩子提前适应海外教学,以及让孩子在疫情回国后更好地衔接教育,那上国际学校不失为好的选择。教育部在 2021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也指出:要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的力度,加强外籍教师聘任与管理。国际学校越来越兴盛,管理越来越规范严格,教育局越来越重视是趋势。


image.png


为响应教育部鼓励出国留学,但是不鼓励、不提倡低龄留学的号召,同时为低龄学生及疫情回流学生提供继续接受国际教育的机会,广东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结合实际情况,针对珠三角地区的中学生,设计并提供国内就读的美国高中课程衔接项目。方便学生在国内就读国际高中课程,取得美国高中毕业证书,为将来继续出国留学筑下坚实的基础。


6W6A6380.jpg


美高国际班项目是广东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与佛山美伦教育中心全力合作打造的美式高中项目。项目结合国内普通高中学业要求与美国纽约马丁路德中学课程,融合中西方优质教育理念,利用定制化教育帮助每一位学子找准自己的学习定位及最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在提供美式的英语浸入式教学的同时,加入中华传统文化内容,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兼备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新世纪人才。具备高效协商、合作学习、灵活筹划能力及有气节操守的实践者 。


6W6A6346.jpg

Picture4.png


校园参观&课程咨询学校有不定期举办的校园开放日活动,学生及家长可采用下方联系方式联系工作人员进行预约。需要进一步了解学校或预约校园参观等服务的考生及家长,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资料进行预约!


image.pngimage.png


官 网 : www.gesie.org / www.nhmic.com 


中外合作交流办学、国内留学项目或国际预备课程都能为低龄学子及疫情回流学子提供帮助与支持,延续莘莘学子的求学路。粤教国际希望通过提供优质的国内课程体系等各种方式,帮助中学阶段的优秀学生,缓解学生燃眉之急,承担国际教育交流的社会责任。